为加强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来源:央视新闻)
时常看到朋友圈留言:想看演唱会,可惜抢不到票了!这和体育场前大声吆喝的票贩子,形成了鲜明对比。疫情放开之后,各地政府积极鼓励举办大型文体演出活动,“以旅塑文 以文彰旅”成为了共识,多地也借由文艺演出实现全面复苏的良好开局,在“演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黄牛”乱象仍旧是一顽疾。
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做好周全准备,也叫上亲朋好友一起抢票了,可是售票App开售,门票却“秒没”。与此同时,在二手平台等社媒上,“黄牛票”比比皆是,演唱会门口还有大波黄牛,攥着“高价票”售卖。粉丝们不禁疑问,在实名制的背景下,为何黄牛票依旧猖獗?殊不知,当代黄牛“业务广泛”,不再是简单加价卖票,代拍、招代理、售卖“邀请函”、提供“进场”服务等,都成了新业务。
本次《通知》强调了实名制对于演出活动的重要性,引导消费者从合法渠道购买门票,也对退票机制和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要求。具体来看,《通知》明确,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
明眼的朋友已经看出差异,《通知》中要求提高大型演出活动门票销售比例,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这就划下了红线,尽管剩余的15%门票,还有黄牛倒票操作的空间,但已经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倒票行为。
不过需谨防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分黄牛会动起歪心思,试图通过掌握更多购票者信息,继续做倒票生意,这就是“代抢”业务。对此,中消协也给出很好建议: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演出票务运行、票源流向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实时监测演出票源及流向,推动票仓公开透明,促进演出票务公平交易。
用信息化手段去遏制猖獗的黄牛票,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群益。此外,透过《通知》,各地政府及文旅部门还应思考,除了治理黄牛乱象,在演出服务、业态供给、消费维权等服务保障上,如何做好文章,留给市民游客们更好的印象,唯有从前中末端做好监管及把控,才能助力演出活动兴盛发展。(冯定辉)